2023年10月1日,《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以下简称《北京公约》)将正式对我国生效。该公约是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民航公约。
《北京公约》的批准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强化民航安全国际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表明了我国对于严惩针对民航业的国际犯罪活动、维护航空运输安全的决心和积极态度。
《北京公约》共有25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害民航安全的非法干扰行为规定为犯罪,包括使用航空器作为武器、组织或指挥犯罪等。二是明确了缔约国的强制性管辖权和任择性管辖权。三是要求缔约国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对公约所列的犯罪给予严厉惩罚。四是吸收其他国际反恐公约中有益规定,如政治犯不例外条款和军事活动排除条款。五是规定了引渡和司法协助义务,要求各缔约国承诺将公约规定的犯罪作为可引渡犯罪。六是规定了与公约有关争端解决条款及公约生效条款等。
《北京公约》弥补了此前航空保安公约存在的空白,完善了国际航空保安公约体系,扩大了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行为的刑事打击范围,提升了对民航安全的保护力度,将对保障我国航空运输业安全健康发展、保证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对新时代规范引领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公约》于2010年由国际航空保安公约外交大会在北京制定。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北京公约》。截至目前,共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在内的46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杨惠茹/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