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小吃,品的是乡愁。”11月6日下午,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活动期间,参会的台湾嘉宾专程走进沙县区沙县小吃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中,沉浸式探寻这道“两岸烟火桥梁”的起源脉络、民俗底蕴与传统文化内核,感受方寸小吃里的文化传承。

作为承载着闽地风味的“味觉大使”,沙县小吃以其质朴地道的口感,成为连接两岸情感的天然纽带。此前“新闽菜·沙县小吃台湾行”活动中,6.5万份诚意满满的特色小吃免费赠予台湾同胞,鲜嫩弹牙的扁肉、酱香浓郁的拌面、皮薄馅足的蒸饺,一道道经典风味吸引4万多人次现场品鉴。舌尖上的鲜香滋味,让“跨越海峡的美味”深深烙印在台湾民众心中,更让沙县小吃的美食文化获得广泛认同。

美食的热度,催生了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今年5月,台湾地区桃园、台北、新北、台中四地同步落地9家沙县小吃门店,将大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直接送到台湾民众身边。这些门店不仅复刻了地道风味,更延续了沙县小吃背后的民俗文化与生活哲学,让台湾同胞在就餐时,既能品味美食本味,也能触摸到大陆的生活肌理。

从博物馆里的文化溯源,到味觉的相逢,再到街头门店的扎根生长,沙县小吃早已超越了美食本身。它以烟火为媒,将传统饮食文化转化为跨越海峡的情感共鸣,既成为有温度的两岸经济合作载体,更让两岸同胞在唇齿留香间拉近距离、凝聚情谊。这碗小小的小吃,正以最亲切的文化表达,书写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温暖故事,让“家人常来常往”的深厚情谊,在美食氤氲中愈发绵长。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陈志成 编导 游月眉/福建三明市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