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台海 社会 文旅 视频 财经 体育 社评 科技 艺文
当前位置:首页>台海

“吾道南来·湘江行”第十八届 海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长沙市岳麓书院

时间:2023-09-21   来源:海峡新闻网

      921日,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来到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湖南长沙市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古建筑保存最完整、文化传承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书院历元明清各代兴学不辍。1903年,改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改国立湖南大学。目前,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绵延千年的教育、研究传统在此赓续。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缩影,


1700dd7856657179b97ce9a1f6d5b326.jpeg


      岳麓书院在岳麓山脚下,走到书院的大门就感到一种书香气息,每一个读书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梦想,有一个安顿心灵的读书处,岳麓书院就是无数读书人神往的一个地方。波涛滚滚的湘江西岸,古木参天的清风峡口,有一座幽静、古朴、典雅的院落。这里,既有山水相融的灵秀、又有青瓦白墙的素雅、回廊相连的清趣。这就是岳麓书院。


07bd9737356afc00af2a11acd2762b1b.jpeg


      我们先是在赫曦台上看了下岳麓书院的全貌,对岳麓书院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中轴线是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房,两边应该是教学斋与伴学斋,看起来应该是现在的教室与宿舍之用。


95e4d2a98db2bd9c97818afd5bbcc91b.jpeg


      听说岳麓书院最初是在后唐由两个和尚进行教学的地方,宋代开始正式创建,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到现代,历经沧桑的千年学府。最初主要是传播理学,朱熹王阳明等都曾在此讲学,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湖南大学的前身。


2c44ddb1bfb6670bb27fd8c12534127a.jpeg


      岳麓书院确是一人才辈出的地方,正如书院大门对联写的那样:“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千余年来,书院不仅是湖湘文化传播的重镇,也是湖湘人才培养的摇篮。从宋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兼容并蓄的治学精神,代代相传,先后涌现出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杨昌聚、蔡和森、邓中夏 、李达、毛泽东等,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


64a8d61157d2f27ae7233ff4fb5028c8.jpeg


      在书院里游走着,心中的世俗之气彷佛消散了。穿过赫曦台往前走,是书院的讲堂。岳麓书院的讲堂看着朴实无华,像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与世无争,默默地隐居在这山林之中。讲堂里面亦十分简朴,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有的只是那份古老而厚重的气息。游走在展柜间,一个时间轴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记载着岳麓书院所有被毁重修的日期。七次被毁,这一座书院却依旧顽强地从时光中存活下来,继续它未尽的使命。它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栋梁之才,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我国的历史。


81a82bb5a2bb3a103e874d72ae080a96.jpeg


      从讲堂里走出来,发现外面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树干粗壮而有力地伸展开来,上面挂满了绿叶。树身有个牌子,上面铭刻着“树龄:815年”的字样。这棵树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1194年时亲手所种,我震惊了,震惊于它的顽强。800多年,意味着在它还是一棵小树时,就经历了宋元的战火,身前的书院几次毁坏重修。尽管那时它并没有如今这么粗壮的枝干,却依旧在火光和满地破碎的砖瓦中存活了下来。时光流转,无情的刀剑在它的身上留下印迹,它不做声,默默地挺立着。它的耳畔多次响起了枪声、炮声。身旁,一枚枚炸弹落下,炸开。满眼的硝烟,把它的叶子从枝头震落。但它依旧矗立着,挺直脊梁。它从没有屈服过,不管是对战火,对人,亦或是对时光。永远是那么的沉稳、朴实,静静守望着眼前的人,守望着时光。或许我可以把岳麓书院比做这棵大树,它沉稳,在喧嚣中淡泊名利。它不屈,从断壁里涅槃重生。它朴实,教学千载,孜孜不倦。它的存在,给人们在尘世外留下一片林荫,留下希望和未来。


75cc13ec322f71a08757302f89cda4af.jpeg


      目前,岳麓书院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格局,拥有中国史、哲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并有多人入选人才计划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岳麓书院时,对门口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有全新的精准解读:于斯为盛这个“斯”,是指的这个时代。明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是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


      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于斯为盛”就是时代的召唤。而我们正当年轻······!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曾经  / 湖南长沙(湖南大学)采访报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