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旅

“山乡花开·秦巴有约”——走进朱鹮之家秦岭村庄

时间:2024-06-19   来源:海峡新闻网

6月18日,参加“山乡花开·秦巴有约”两岸新媒乡村振兴直播活动的记者们前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的草池湾参观。


未到草池湾前就听说过有朱鹮在这里定居。朱鹮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它对自然保护区和当地经济有积极影响。


b8171b162ef8b39f719a731a9f8ceec1.jpeg


草池湾是秦岭南麓的一个自然古村落,这里环境优美、自然禀赋优越,稻田与朱鹮共生,彷佛就是梦中的“诗与远方”。朱鹮在这个位于秦岭南麓的小山村里落户,已经十多年了。村民从最初对朱鹮不认识、不了解,发展到现在与其朝夕相处,认为它们为村里带来了吉祥。


石泉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本康介绍,由于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40多只朱鹮安家落户。自6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了多批次学生在这里研学游玩。


43c543c677cdd1e213f882730098a6ff.jpeg


张本康镇长介绍说,2021年起,草池湾开始进行“朱鹮小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保护性开发,并引入专业市场化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经营。区域内的电网入地、生活污水全部收集接入管网。稻田经过流转,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采取不施化肥农药、适当“留白”不种等措施,提高泥鳅、黄鳝等的繁殖力,使朱鹮能获得充足食物。


“过去,草池湾虽然生态较好,但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子冷冷清清,许多土地撂荒。为了促进‘朱鹮小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发展,村里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在原基础上进行‘微改造’,在拓展房屋设施功能性、提升服务性的同时,确保乡村整体风貌不受到破坏。”


79a839ddb8a14c04d44437c6ca531387.jpeg


除了鼓励本地村民直接参与各种业态的经营外,石泉县还不断引入‘新村民’。从居住在县城的个人进村投资,到外市乃至外省的食品加工企业、乡村运营团队进驻‘朱鹮小村’,都使得城乡间的要素流动显著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更充分。”


163a8688d3c67bcd2164a85027bb37e1.jpeg


“朱鹮这种鸟挺特别,它不一定待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反而喜欢与人‘共生’,栖息在稻田周边,因为这些地方食物多、天敌少。据了解,在越来越多经营主体的参与下,村子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村民也获得了实惠。200亩稻米经过检测,达到有机标准,去年卖到了每斤20元的价格;村民的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费用上涨,就业和经营机会也在不断拓宽。


66e488515b1c044ae6caa62db7b962aa.jpeg


“下一步,‘朱鹮小村’还会根据农业节气,继续开展农民丰收节、生态运动会、新年音乐会等文旅活动,不断提升人气;引入专业的研学运营团队,吸引更多学生和社会团体亲近自然。


希望有更多的海峡两岸的朋友来看望我们的国宝“朱鹮。”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王晓晓/陕西石泉采访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