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宗亲聚力共话渊源。7月11日上午,首届“台湾宗亲寻根溯源”暨东墘清元堂文化交流座谈会在福建省漳州市荣誉大酒店温情启幕。台湾杨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杨维居率领36人代表团跨海而来,与漳州市本地宗亲及各界嘉宾近百人围坐一堂,以血脉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共续千年情谊,共促两岸融合。
作为台湾同胞重要祖籍地,漳州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此次台湾宗亲团阵容深厚,由台湾杨氏宗亲会总会会长、金门县杨氏宗亲会理事长杨维居带队,屏东杨氏宗亲会理事长杨清谋、杨肃元宗长等36人组成,跨越海峡奔赴这场“寻根之约”。漳州方面,文博研究员、市政协文史员杨丽华,市政协文史员齐荣龙,高新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段凌平,漳台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清泉,东墘清元堂宗亲代表王俊强等嘉宾与本地宗亲代表齐聚,近百位宗亲围坐一堂,茶香袅袅间,乡音乡情交织,血脉亲情悄然涌动。
座谈会上,漳州杨氏对外交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杨裕元以“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生动比喻开篇,在欢迎词中细数两岸宗亲历代往来的温暖记忆,道尽“两岸一家亲”的深厚底蕴。对台部主任杨锦川则系统梳理两岸“五缘”对接成果,从经济合作到文化互鉴,从宗亲联谊到青年交流,一张张成绩单印证着交流合作的坚实根基,更勾勒出未来深化往来的美好蓝图。
漳州高新区东墘"清元堂"宗亲代表王俊强的分享尤为引人动容。他详细介绍了这座宋代古庙的历史脉络——作为供奉“杨家将大使爷”的千年古迹,东墘清元堂不仅承载着忠烈杨家将的精神信仰,更因其在两岸杨家将信俗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成为连接台湾上百家杨氏庙宇的“祖地标志”。“台湾许多杨氏庙宇的香火,都能追溯到东墘"清元堂"的渊源。”王俊强的话语,让在场宗亲对这份跨越海峡的信仰传承倍感亲切,也更深刻理解了古庙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精神桥梁”的独特价值。
“看到清元堂,就像回到了‘根’的所在。”台湾杨氏宗亲会总会会长杨维居深情坦言。他表示,此次率团到访,不仅实地感受到了祖地的文化底蕴,更被宗亲间的热忱所打动。“清元堂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守护着杨家将的忠烈精神,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修缮,让这份共同的文化遗产永续传承。”他特别强调,杨氏宗亲往来的意义远超家族联谊:“两岸本是一家人,宗亲更亲。我们以血脉为纽带加强交流,就是要让更多人明白,和平融合才是两岸共同的福祉。”
活动中,世界杨氏联谊会副会长杨以能、秘书长杨子艺向台湾宗亲代表赠献珍藏信物,小小物件承载着对宗亲情谊的珍视;而《中华杨氏通谱·台港澳卷》与《漳州杨氏》族谱的成功对接,更成为全场焦点——泛黄的谱牒上,两岸杨氏的世系脉络清晰相连,无声印证着“同宗同源”的血脉密码。
杨维居理事长还分享了多年来组织两岸宗亲参与海峡两岸百姓论坛、推动族谱对接及庙宇交流的历程,字里行间满是对深化民间往来的期盼。现场,(财团法人)台湾杨氏宗亲会与漳州高新区东墘宗亲联合会正式签约,缔结为友好交流单位。这一举措,不仅为东墘清元堂的千年文化注入新活力,更让杨家将的忠烈精神成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精神引擎”。
千年古庙作证,一脉宗亲同源。这场跨越海峡的聚会,既是血脉亲情的温暖延续,更是两岸文化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如在场宗亲共同的期盼:以杨家将精神为纽带,以宗亲情谊为桥梁,让两岸往来的涓涓细流,终成融合发展的浩荡江河。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陈志成/福建漳州釆访报道
上一篇:2025海峡两岸航海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收官,共绘航海新蓝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