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艺文

忆汀州梅林

时间:2024-09-06   来源:海峡新闻网

“疏影横斜水清淺,暗香浮动月黄昏”。说起梅林,中国文化历史名城长汀(汀州)老一辈的人都会知道,因为她是很多人心中最美的记忆,在每一个梅花盛开的季节,人们总会不经意间又提起。


梅林在县城南,汀江河畔上的南寨村里。幅员辽阔,东至南寨村落,南至南屏山下,西至汀江河畔,北至南寨广场。环境幽静,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在梅花盛开的季节,如果风和日丽,睛空万里,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去梅林赏花,无须拿着地图,沿着古城桥下埧一直走,走过南寨广场,蔚蓝天空下,一大片的梅花娇艳美丽,宛如含羞的少女渐渐显露在你的眼前,她的清香一阵阵向你飘来,多么惬意,多么温馨,令人十分欣慰。这时,游客往往会停下脚步,合影留念。


“梅林万株梅,凌寒浪绽放”。寒冬时节,梅林梅花盛放,犹如林海雪原。她先百花而开,独天下而春。每逢春夏百花盛开之际,不与百花争艳,而当隆冬季节,冬老人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棉被,怕冷的树木都早已落尽了绿叶,也很难见到百花的踪影之时,梅花却迎着凛冽的寒风越开越美,越开越旺,越开越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经过凤霜的洗礼,更加璀璨夺目。她浑身充满生机,昂首怒放,展现娇姿,其可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它是一种敢于向严寒挑战的花,给人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在中国民俗中,梅花五瓣,有“五福”之说,分别象征着寿、富、康宁、修好德和老终命,代表着吉祥喜庆的祝福。 


dffea7fed0fd1a5eafe478d3a76b87c1.jpeg


梅花的枝干纵横交错,尽显刚劲挺拨之势,而疏密聚散有法之花朵,苍劲滿洒之风韵,无不恰到好处地呈现出她的霜姿、傲骨,令人惊叹其鬼斧神工。                                       

梅花在狭小的树干间勾勒花蕊,花瓣簇簇,温文尔雅,暗香流动,予人孤高傲骨的韵味。游客沿着弯曲的小路,步入一片皎洁的白色梅花丛中,方可一睹曲折动荡,摇曳多姿的芳容。我在欣喜间猛然记起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名句。便凑近花朵深深地吸一口,一股迷人的馨香从花蕊溢出,在空气中浮动,沁人肺腑。香气不浓,但仿佛己久久地留在我的感觉中了。若能日日有梅花为伴,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享受。 在我沉醉在梅花清香之中,无意间看了一眼梅花的枝干,一下子惊住了。它的相貌很难看,梅花的枝干长得奇形怪状,外皮粗糙,该平的地方凹下去,该凹的地方凸出来,扭曲盘虬,如历经削斫,磨难。想不到相貌如此难看的枝干竟孕出如此芬芳的素雅。傲然脱俗的梅花在百花凋谢的寒冬给寂寞的人们以快乐,给寒宅中的人们以鼓舞。它的美很朴素,却给人带来深深的思索。


梅花盛开季节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赏花人群,有天真活泼的孩童,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也有银须垂胸的老人。更多有来自抗战时期内迁长汀的厦门大学师生,有长汀师范学生。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出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近距离的观赏梅花,从中感受铆足劲之后绽放的力度,看它那挺拨的枝条,生机盎然的风采以及浓浓相宜的韵致,一睹它那娇艳欲滴的魅态。梅林是厦大学生学习和恋爱首选之地。有趣的是有些大学生早己旅居海外和港、澳、台地区,还常回来看他们曾经学习和初恋的地方,漫步在熟悉的街道上,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来自坊间的孩童,喜欢在花丛中奔跑,横冲直撞,在花蕊下嬉戏,斗玩;青年人在花丛中谈情说爱;老年人在花丛中拉家常,享受着大自然给我们的无穷美好生活。


“窗含西岭千秋雪”。如果遇上下雪天来赏花,格外有趣。满天雪花飘落在梅花瓣上,粘成一块,亲密无间,好像一对孪生姐妹。若不仔细看,真难分辨出谁是梅花谁是雪花。梅雪相争,诗人卢梅坡说:“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竟相争好胜,互不相让,诗人放不下手中的笔,评判细思量,梅花不如雪花那么洁白,雪花不及梅花那样清香,多么情趣。   

                                 

梅花飘落是一幅纯美的画面。风轻轻地一吹,白色花瓣便纷纷扬扬,满天飞舞。咏着生命的葬歌盘旋而落,被碾做泥土,化作灰尘。但它的芬芳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依然如故。汀籍台湾省台北市老兵涂先生回汀探亲时说:“家乡很美!梅林小时候常去的地方。梅林素雅,梅花飘香,景色怡人。春节前后,城里大部家庭会带着小孩到梅林赏花、观景、游春这些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我知道,梅林的消逝是为了换取长汀更好的发展”。他对长汀的变化感叹不己,对家乡厚重的文化历史以及高速发展经济赞不绝口,对家乡优美的自然凤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日趋完善的市政建设,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使他不由地想起有机会多回故里看看的愿望。  

          

天色渐晚,鸟儿归巢,我们也踏上归途。梅林的景色变幻成一幅水彩画,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作者 黄玑     

                                        2024. 8 .25于长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