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核心板块“两岸文博IP授权展”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展会以“文脉长流·守正创新”为主题,汇聚两岸32家重量级文博机构、50余家参会单位及行业权威专家,通过IP展示、专业对话与资源对接,搭建起文博资源与市场转化的桥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注入新动能。

作为连接文博资源与产业落地的关键平台,本届授权展紧扣“守文化之正、创产业之新”方向,着力构建“创新有源、授权有据、合作有路、转化有效”的产业生态。参展阵容亮点突出,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公园等“顶流”机构集体亮相,其中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厦门市博物馆等16家机构为首次参展,进一步扩充了展会IP资源矩阵,涵盖历史文物、自然科学、地域文化等多元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博物院特别联合河南省内多家博物馆以“展团形式”集中参展,集中展现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现场展品中,河南博物院“妇好鴞尊”文创系列、圆明园十二兽首授权产品、苏州博物馆苏式雅韵精品文创等作品格外吸睛——这些将文物元素与现代审美、生活需求深度融合的产品,不仅收获年轻人喜爱,更生动诠释了文博IP“从馆藏到生活”的转化路径。
为推动文博IP从“展示”向“实质转化”跨越,展会同期举办“文博IP授权行业对话”。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薛利、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等权威专家,携手知识产权律师与品牌企业代表,围绕“文博IP授权瓶颈突破”“行业标准化建设”“IP市场化转化路径”三大核心议题展开研讨,为破解“IP开发同质化”“版权保护难”等行业痛点提供了专业思路。
据悉,此次“两岸文博IP授权展”不仅是两岸文博资源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更是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舞台。通过打通“文博机构-企业-市场”的合作链条,展会既激活了文博IP的内在生命力,也为两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了新平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切实支撑。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杨惠茹 郑凯绮/厦门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