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盛大启幕,厦门馆以“面朝大海,四季花开”为核心主题,凭借“多彩积木”创新设计语言与多元业态布局,成为展会焦点。展馆融合AI数字科技与多媒体影像互动技术,汇聚文旅融合、演艺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动漫四大领域30余家龙头企业,既像一座创意拼接的“城市文化百花园”,又生动诠释厦门文化产业“跳起摸高”的奋进姿态与“乐动厦门”的鲜活节奏,全方位呈现厦门文化产业的丰硕成果与独特魅力。

近年来,两岸合作开展文创实践,联合打造音乐创作基地,台湾文创青年在厦创业成果等,也在厦门馆精彩呈现。厦门市文旅局台港澳事务处处长彭军介绍,本次海峡两岸文博会厦门馆本身就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协作的结晶,因为在场馆设计中有多位台湾青年设计师参与方案创意讨论和具体板块设计,整个展馆更显年轻态和时尚感。

“多彩积木”勾勒厦门文化新气质
厦门馆的整体造型从“年轻、潮流、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出发,以“多彩积木”为核心设计语言,打破传统展馆的刻板形态。一块块承载厦门文化符号的“积木”拼接成馆,既象征厦门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协同发展,又寓意不同创意的碰撞融合,让整座展馆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载体”。馆内动线设计流畅,四大展示内容与三大功能区块有机衔接,仿佛在“文化百花园”中漫步,每一步都能邂逅厦门文化的新表达。

四大展区全方面讲述厦门文化产业发展故事
厦门馆以四大展区为核心,系统展现厦门文化产业的多元布局与强劲实力,各展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文旅融合展区以“在厦有礼”文创平台为核心纽带,串联红点设计博物馆、鹭潮·鼓浪屿美院等知名文创地标,延伸至“屿见闽南”沉浸式景区、百年中山路骑楼风貌区及园博苑非遗活化案例,完整呈现“文创产品—设计平台—街区生态”的融合发展路径,解锁厦门文旅融合的“成长密码”,让观众直观感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碰撞;演艺音乐展区围绕“乐动厦门”主题,构建“传统与潮流共生、殿堂与街头并行”的演艺生态。音乐板块展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与独立音乐空间的繁荣成果;专业演艺平台聚焦闽南大戏院、小白鹭艺术中心等场馆的精品演出;小型艺术空间则带来“帽子戏法”魔术戏剧、“来疯喜剧”脱口秀等年轻态内容,以声音为脉络,传递厦门的多元艺术魅力;电影电视展区依托“金鸡之城”优势,集中呈现近三年厦门影视产业的“高光时刻”。国家级奖项金鸡奖、飞天奖、星光奖的落地盛况、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等三大影视基地的硬核设施、扎堆入驻的影视企业名录一一亮相,全方位彰显厦门作为“影视之城”的产业动能与发展潜力;游戏动漫展区借助数字交互技术,展示4399、吉比特等龙头企业的最新成果。从经典像素画面到前沿沉浸式体验,展区生动呈现厦门从“游戏动漫聚集地”到“数字创意新高地”的跨越,让观众感受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注入的全新活力。

沉浸式互动点燃观展热情
除此之外,厦门馆还精心设计五大互动项目,融合AI换脸、雷达捕捉、盲盒抽取等技术与趣味形式,打造“可传播、可记忆”的观展体验,让观众从“看展人”变身“参展人”。
展馆内,每位观众可开启专属盲盒,随机获得非遗文创产品或消费优惠券,将厦门的创意与心意“打包带走”。“人生戏台”以复古电视机为造型打造微型舞台,参与者走入“荧幕”即可成为焦点,观众通过实体电视框观赏,营造“星光时刻”,成为网红打卡点。“影旅合影机”提供多题材影视场景选择,借助AI技术将观众与厦门经典取景地融合,生成“剧照级”合影,扫码即可获取照片与分享模板,实现“一秒入戏”。舞台区同时植入积木主题雷达系统,屏幕随机掉落双子塔、三角梅等厦门文化符号积木,观众隔空接取互动,提升观展趣味性。还有巨型积木池,邀请观众化身“厦门共创家”,用多彩积木搭建理想中的厦门建筑,释放创意与想象。
暖心服务传递厦门城市温度
除展示与互动外,厦门馆还从细节处彰显人文关怀,让观展体验更具“烟火气”:展演舞台每日推出机器人舞台秀、脱口秀等多元表演,结合“状元郎”IP互动,持续吸引人气,成为馆内“活力焦点”。休闲洽谈区融入厦门“早茶晚咖”生活方式,展会期间还免费赠送特色冰淇淋,让观众在品味美味的同时,感受厦门的闲适与温暖。值得一提的是,厦门馆还同时设立媒体直播间,由厦门文旅融媒体中心运营,通过实时直播向外界传递展馆动态,扩大展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云游”厦门馆。

面朝大海,四季花开。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厦门馆以“多彩积木”为笔,以文化创意为墨,勾勒出厦门文化产业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展期内,机器人秀、AR&MR体验、盲盒抽取、冰淇淋赠送等活动将持续开展,诚邀各界观众走进厦门馆,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沉浸式感受厦门的年轻脉动与创意能量,共赴一场文化与创意的盛宴。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杨惠茹 郑凯绮/综合报道
上一篇:金秋崤函谱华章 ——第二届海峡两岸仰韶文化研讨会纪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