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畲服、观婚俗、品惠明茶、学非遗技艺”,如今走进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这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已成为游客打卡的“标配”。这座浙南畲乡以非遗为魂、文旅为桥,让畲族三月三的欢歌、凤凰彩带的经纬、惠明茶的清香穿越千年,在保护与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绘就出文化传承与共同富裕共生共荣的新图景。

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坐拥丰厚的非遗宝藏:4项国家级非遗、21项省级非遗、43项市级非遗、108项县级非遗,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非遗保护图谱。为守住文化根脉,景宁持续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完成12项传统技艺影像记录,整理畲族古籍56册,采集传统歌谣3200余首,让珍贵的非遗“活化石”得以永久留存。同时,通过健全传承人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全县各级非遗传承人已达263人,为技艺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

在保护的基础上,浙江丽水市景宁让非遗走出“深闺”,融入日常场景。红星街道金仙寺社区的非遗课堂上,畲族彩带编织传承人蓝彩花手把手教导学生“左手持框、右手引梭”,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畲族的古老密码;“畲乡非遗共富”应用搭建起供需对接平台,让“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常态化开展,让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更让传统文化“火”出圈。大均乡的民俗体验游线路上,新人身着畲族刺绣盛装,跨火盆、喝交杯茶的传统婚俗展演轮番上演,游客沉浸式感受畲族民俗的独特魅力;畲乡古城内,“公主巡游”非遗展演每日登场,畲族双音、竹竿舞等特色节目精彩纷呈,成为古城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云中大漈景区、东弄田园综合体等点位设立非遗体验区,彩带编织、银饰制作、大漈罐烧制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在动手实践中读懂畲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数字化赋能更让非遗突破时空边界。省级试点应用“畲乡非遗共富”平台,整合VR非遗场馆、技艺视频点播、传承人预约等功能,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云端“解锁”非遗魅力;马仙文化巡游、畲族民歌会等活动通过直播触达百万观众,畲族刺绣、彩带编织等技艺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让“山哈文化”跨越山海被更多人熟知喜爱。

从指尖技艺到文旅盛宴,从古籍卷宗到数字云端,景宁以“保护为根、传承为魂、创新为翼”,让非遗文化成为点亮山区文化振兴的璀璨星火。如今,“穿畲服、观婚俗、品惠明茶、学非遗技艺”的文旅模式,不仅让千年畲乡文脉焕发新生,更带动了民宿、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为山区县实现文化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了生动范本。
中国海峡新闻网 记者 曾梧炫/浙江省丽水市采访报道
上一篇:矿坑蝶变共富城 浙江丽水景宁“非遗+农旅”解锁山区振兴新密码
下一篇:没有了!